8月9日晚,徐家汇体育公园“三件套”之一的上海体育场内,上海德比激情上演,6万余名观众创下上海职业足球最高上座纪录。一天后,上海体育馆这座被市民唤作“万体馆”的城市地标,迎来了自己五十岁生日。
8月10日,“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之上海体育馆建成50周年宣传活动在上海体育馆举行。
五十年前的8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专家魏敦山设计的上海体育馆正式竣工德益配资,一座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体育馆在上海西南部落成。因容纳观众数量达到1.8万人,所以也被上海人亲切地称为“万体馆”。之后很多年,这座圆润剔透似水晶宫殿的体育馆成为上海人民心头的骄傲。
万体馆建成后的首场赛事就是上海国际乒乓球友好邀请赛。万体馆的历史与乒乓球赛事紧密相连。
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在运动员时代没赶上在此打过比赛,但他把万体馆视为上海人的骄傲。“1961年我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参加了世乒赛,那时我就在想,咱们上海也应该有个这样的体育馆。后来上海也有了自己的万体馆,能举办各种国际赛事,这是上海人的骄傲。”令他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第四十八届世乒赛(单项)在上海体育馆举行,“体育馆条件很好,各国运动员都觉得新鲜。”
“这里是王励勤2005年拿世乒赛男单冠军的地方,见证国乒包揽五个单项冠军。”乒乓球世界冠军曹燕华回忆道,“步入万体馆,就让我想起四十多年前,大概是在1980年到1985年间,中国乒乓球队每年都到上海参加红双喜公开赛。这五六年时间里,我在万体馆几乎一场球不输德益配资,这里是我的风水宝地。”
在万体馆50岁生日当天,徐寅生和羽毛球世界冠军王仪涵,曹燕华与新生代青少年乒乓球爱好者两两组对,展开了一场跨界、跨时代的乒乓球挑战,徐老由完成了在万体馆打“比赛”的心愿。
这里不仅拥有关于乒乓球赛的记忆,篮球、排球、羽毛球、体操等各类国际级和国家级室内运动赛事都曾在此举行。2004年,第一次进行全方位改造的上海体育馆焕然一新,当年10月迎来了中国篮球的历史性时刻——NBA首次登陆中国,由姚明领衔的休斯敦火箭队同刘炜试训的萨克拉门托国王队上演一场NBA季前赛。
“我就坐在万体馆二楼地板上,拍到了姚明和刘炜的同框照片。”上海资深体育摄影师洪南丽说,“万体馆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摄影记者,我在这里拍到了很多值得怀念、独一无二的照片。”
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上海体育馆如今进行了结构加固,还做了大量专业服务功能的升级。改建后,上海体育馆的建筑面积达40552平方米,设置可移动看台,容纳近1.3万座位(其中活动坐席2000余座),使其具备满足承办国内外顶级赛事和活动的条件;内部拆除原有大舞台,形成环形看台,满足举办一系列国际赛事的办赛条件。2023年起,上海体育馆成为上海男篮的CBA主场;2024年跨年夜,这里上演了乒超总决赛。
“早在2024年,焕然一新的徐家汇体育公园已经实现了上海体育馆、上海体育场、上海游泳馆和万体汇综合馆‘四馆同开’的盛况。”据久事体育中心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唐玫预告,大约两周后德益配资,上海体育馆举行的“UFC格斗之夜”将与上海体育场举行的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同步登场,届时这里又将迎来人流如织、热闹非凡的景象。
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