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一场看似普通的贸易谈判,却让全球经贸格局瞬间失衡。欧盟承诺向美国送出价值1.3万亿美元的“大礼”,而仅仅一天后,美国就将“枪口”对准了中国。更耐人寻味的是,中方在不到24小时内划出“红线”蜂窝配资,态度之强硬,让外界嗅到了不一样的信号——这场博弈,远未结束。
1.美欧“1.3万亿交易”:欧盟的妥协与美国的算计
7月27日,美国总统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在苏格兰宣布达成贸易协议。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双赢”的谈判,但仔细分析条款,欧盟的“让步”远超预期——6000亿美元投资、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军事装备购买承诺,而美国仅仅将欧盟输美商品关税定为15%,甚至保留了钢铁和铝的关税现状。
欧盟(资料图)
更讽刺的是,欧盟还承诺开放20万亿美元市场蜂窝配资,并接受美国汽车和工业标准。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直言,这份协议“既不令人满意,也不符合欧洲根本利益”。显然,欧盟在冯德莱恩的主导下,做出了远超预期的妥协。而美国呢?仅关税一项,就为美方带来了270亿美元财政收入,还顺手绑定了欧盟对抗其他经济体。
展开剩余66%2.特朗普“得陇望蜀”:欧盟刚送完礼,中国成下一个目标
欧盟刚签下这份“不平等条约”,特朗普立刻将目光转向中国。他在宣布美欧协议后不久便表示,“美国很快会和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并强调“乐见其成”。巧合的是,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此时正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进行,特朗普显然想借美欧协议的“胜利”施压中方。
但美国这次可能打错了算盘。美财长此前放话“说服中国停止购买俄伊石油”,试图将地缘政治议题塞进经贸谈判。这种套路,中国早已熟悉——“坚决反对任何以牺牲中国利益为前提的协议”,这才是中方的核心立场。
3.中方24小时内划出“红线”:绝不接受不平等协议
7月28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蜂窝配资,路透社抛出一个试探性问题:“中方是否会像欧盟一样接受次优协议?”发言人当即强硬回应——“中国历来主张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坚决反对任何损害自身利益的交易。”
这句话的分量极重。短短24小时内,中方就从“观察者”变成“反击者”,直接划出红线——“不接受单方面让步”。这不仅是对美欧协议的回应,更是对美国未来谈判策略的警告。
特朗普(资料图)
4.中美谈判现状:变数与底线
目前,中美第三轮谈判正在瑞典进行。外界猜测,双方可能延长8月12日到期的关税缓冲期,但核心分歧仍未解决——能源进口、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问题,美方是否还会捆绑地缘政治议题?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商界高级别代表团(包括波音高管)正准备访华。若谈判顺利,合作细则可能快速落地。但特朗普政府若继续施压,中方已明确表态——“不会在核心利益上妥协”。
特朗普(资料图)
5.结语:全球经贸博弈,中国不会退让
美欧协议看似是美国的一次“胜利”,实则暴露了欧盟的被动。而中方的强硬回应,则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互利共赢”才是正道,任何试图逼迫中国让步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制。
这场博弈远未结束蜂窝配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不会是下一个欧盟。
发布于:江苏省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